4月下旬以来,铁矿石价格基本就处于115-120美元区间的箱体震荡中。一边是铁水日均产量稳步提高,一边却是是铁矿石价格反弹乏力;在与市场人士交流的时候,也发现大家都会陷入到多变的信息潮流中,难以抓住阶段性的主导矛盾,到底能不能建立一套相对可行的模型体系来对铁矿石价格定价,甚至指导生产活动?

三种关系

回顾铁矿石价格与铁水产量的走势,体现在单纯的数据层面铁矿石价格变化与铁水产量变化存在三种关系,总结如下。



 

其一,铁矿石价格变化与铁水产量基本上同步的正相关关系。这种情形以交易现实为主,由于在此期间产业之外没有重大的影响因素来引导预期,价格的矛盾因此集中在产业的现实层面。这种现象较为普遍,比如2024年4月这段时间两者同步上涨,又或者2021年7月到11月期间,两者同步下跌。

其二,价格领先铁水,初期价格变化与铁水变化没有相关性。这种情形以交易未来的预期并且预期得到了兑现为主,即成材端淡季尾声,铁水产量低位,价格上涨领先铁水增产;或者反过来,成材端旺季尾声,铁水产量高位,价格下跌领先铁水减产。前者的案例比如2021年11月到2022年1月期间。后者的案例比如2023年3月到4月期间。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整个市场的参与者都是会学习进步的,当某个规律逐渐成为市场共识后,如果同期的估值也已经将上一个主导因素充分计价,就会有一部分参与者希望获得比其他人更低的进场成本,从而促成了这种价格变化领先铁水变化的情形发生。

其三,与第二种情形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在交易未来的铁水产量变化;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二种情形只是价格领先了铁水产量的变化,最终随着预期的兑现两者依然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但第三种情形由于现实与预期不一致,且最终预期也未能兑现,于是价格变化与铁水产量变化从头到尾在数据层面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相关性。

至于预期未能兑现又大体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突发的系统外因素打断了系统原本运行的逻辑,比如2020年第1季度由于口罩问题导致的系统性避险,期间虽然铁水产量稳步提高,但铁矿石价格依然跟随大类资产普跌。另一类是由于期间类某个题材所讲述的预期在时间维度上跨越太远,中间的不确定性太多,最终因为预期不能兑现而失去了正相关性。2023年10月到12月这段时间,期间铁水从最高的247万吨/日逐渐下降到230万吨/日以下,但铁矿石澳粉62%指数却从118美元附近上涨到140美元以上,尤其大商所2501合约,整个四季度的价格几乎表现为单边上涨的状态。

具体来说,上述时间段内(2023年10月到12月)价格变化会与铁水产量未在数据层面体现出正相关,那大概率是有其他因素更具备主导的力量。大概梳理如下:首先是旧金山会晤奠定了对于国内经济趋稳向好的预期;其次是美联储降息预期引发了大宗商品整体估值抬升的预期;然后是落实到产业层面的万亿国债与12月份重要会议预期,以及“三大工程”建设预期和钢厂节前补库预期。可以看到,这些因素都是属于站在当时无法证伪的预期层面,而且每一个因素可以激发的肾上腺素都是重量级别,何况这么多同方向的因素叠加在同一个时间段内。

当前可能的状态

未来,铁矿石价格变化与铁水产量变化也依然逃不开上述三种情形之一。所以,我们只需要看一下,未来是否会有超越产业链层面的利多或者利空因素爆发,如果有,市场将继续走预期主导的逻辑;如果没有,市场将重新回到交易现实为主。

当前的铁矿石价格与铁水产量的关系,暂时归类为上述第二种情形。一方面成材端开始进入淡季,尤其因为端午节假期因素导致成材表需和库存去化速度在周度层面表现偏弱,引发市场部分资金开始预期铁水产量即将出现拐点;另一方面5月份发布的中美经济数据相对偏空,以及期间内的关税等因素干扰,多方面偏空因素结合导致铁矿石价格在铁水产量尚处于上升的阶段就开始下跌。很显然,这些因素又主要落在了预期层面,而预期能否兑现也并不具备必然的把握,最终在价格上表现为一旦触碰到估值的高位区间就快速回调但下跌的力量又难以将价格形态破坏。

市场未来的演绎路径并非惟一,设计开放式的分析与决策体系吐故纳新。如果高频的成材端数据持续的偏空,则本轮铁矿石价格可能已经见顶;反之,在没有更多信号的情况下,现实或重回主导,则铁矿石价格有望在120-125美元区间波动(需要注意内外价差的存在),这将是新矛盾体系下的高估区间。

更进一步的思考

前面的论述只从需求端对铁矿石价格变化与铁水产量变化的关系做了一定程度的展开,但核心目的其实是为了分解影响铁矿石价格变化的驱动力,以便我们在底层逻辑上可以更好的去展望未来。解放生产力是人类进步的阶梯,AI是本轮生产力提升的重要媒介之一。在设备层面,由于算力的制约,目前似乎还没有看到高级版本的定价模型或者生产指导模型;在理论层面,经济是人类活动的过程和综合结果,人性并不能像数学和物理化学等科学门类那样相对精确的计量,刻意的追求精确可能反而导致更大的错误。但至少在认知层面,人们已经意识到,如何将这些因素量化到模型中指导生产和定价,将是未来生产企业和金融企业超越同类竞争者的关键。前途或许漫远,但只要有好的思想体系指导,就会取得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就如同竹子一样,正是先有土壤里孕育的五年,才有破土后那快速的拔高。